研究院介绍
更多 >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,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,紧扣国际病毒学研究前沿,开展病毒生物学和病毒病防治研究,逐步成为具有持续创新力的病毒学研究中心。研究院以病毒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,以防治病毒病技术产品研发为目标,聚焦4大研究方向:1. 病毒遗传变异与流行病学;2. 病毒基因组学与复制机制;3. 病毒感染与致病机理;4. 病毒防治技术与药物研发。研究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,在政治思想工作、研发队伍打造、创新人才培养、重点学科发展、技术平台建设、新冠疫情防控、科学技术研究、技术产品研发、科技转化与产品产业化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和快速发展,取得了突出和有显示度的成效。
研究院目前组建了一支由20名教职员工组成的人才队伍,包括:长江学者、特聘专家、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、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、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;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、有持续创新力的教学与科研队伍。主持建设“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”、高水平大学“微生物学/病毒学”学科建设;参与“双一流”学科“药学学科”建设、“广州市病毒生物学重点实验室”建设;为学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。研究院创建了4大科技平台,包括: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、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、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、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,为科学研究、科技发展、成果转化与产品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建立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(BSL-2),已配备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、超高速离心机、荧光定量PCR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、高效液相色谱、蛋白电泳系统、荧光倒置显微镜、生物安全柜、电热恒温培养箱、生化培养箱、DNA水平电泳槽、离心机、超低温冰箱、-40度低温保存箱、高压灭菌锅等实验仪器。
2017年,顺德区政府与暨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“暨南大学科技园(顺德园区)”。合作协议确定,以吴建国院长牵头的“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”为首批入园重点项目。产业园目前已组建一支40余人的科技及管理人才团队,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,聚焦“传染病诊疗、肿瘤防治、大健康保障”三大领域,打造集“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、产品生产、市场拓展”一体化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高地。通过建设与发展,在科技平台建设、人才队伍打造、技术产品研制,科技成果转化,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,为创新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产业园创建了市级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精准健康管理中心、再生医学研究中心、医疗器械研发中心、病原消杀剂研发中心、科普教育基地、众创空间等科技平台与基地。在五类技术产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:1、美容抗衰(外泌体制剂,透皮制剂,丝胶多肽制剂,抗疲劳片剂,燕窝胶原蛋白饮品等);2、再生医学(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器用于皮肤创伤及关节损伤修复,原始间充质干细胞,CAR-T 细胞,外周血免疫细胞,原代细胞,干细胞定向分化,类器官等);3、医疗器械(广谱EGCG病原体消杀剂,一类、二类、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等);4、新药疫苗(EV71溶瘤病毒,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,腺病毒重组疫苗,抗新冠病毒新药等);5、抗衰蛋白(发现抗衰老蛋白MYSM1,具有抑制细胞衰老、阻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、延缓机体衰老、延长健康寿命的功效)。“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”获批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《佛山市人才项目》“优质人才项目”,产业园运营企业“广东龙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”获广东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,团队成员研发的产品“自体血小板触变分离试剂盒”获广东省认定高新技术产品。
2019年,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申报并成功获批建设“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”,实验室主任由吴建国院长担任、副主任由李弘剑副院长和张其威副院长担任。实验室围绕国家发展战略、满足人民健康需求、凸显广东病毒病防控特色,推动地方科技发展。实验室总体定位是病毒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。旨在紧扣国际研究前沿,夯实病毒学基础,开展原创性研究;解决重要科学问题,取得标志性成果;为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;成为有持续创新力的病毒学研究中心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及广东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、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基础上,2020年 6 月,佛山市人民政府、暨南大学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“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”。以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建设为契机,打造“高等级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,ABSL-3”,以“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”建设为核心,建立六个研究中心,包括: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佛山中心、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中心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、新型疫苗研发中心、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。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聚焦病毒学科技攻关,提升传染病诊治水平,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。
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自成立以来,团队成员以暨南大学的名义发表SCI收录论文97篇,其中:IF大于10的9篇,IF大于5的53篇,一区论文40篇,Top期刊论文23篇;包括: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篇 (IF:18.187), Nature Microbiology (IF:17.745), Advanced Science 2篇 (IF:16.806), 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 (IF:14.919), Nano Letters (IF:11.189),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(IF:10.041), Cell Reports (IF:9.423), mBio 2篇(IF:7.867),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4篇(IF:7.561), BMC Biology (IF:7.431), PLoS Pathogens 6篇 (IF:6.823), Antiviral Research 3篇 (IF:5.970), Virulence 4篇 (IF:5.882),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11篇(IF:5.640), Journal of Immunology (IF:5.422), FASEB Journal 2篇 (IF:5.191), Journal of Virology 5篇 (IF: 5.103) 。研究院团队成员主持科研项目33项,总经费计3505万元;其中:国家级项目12项(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等)、省部级项目8项。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:2019年首届粤港澳传染病防控学术会议;2020年第四届全国病毒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;为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,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。
目前研究院在读研究生40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,硕士研究生34人。已毕业研究生14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,硕士研究生11人。培养博士后5人,其中一人在站期间获得“香江学者”项目资助赴香港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2年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研究院老师积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、“大创计划”项目、“挑战杯”竞赛,承担本科生《众论生命科学》、《现代遗传与分子诊断》、《工业微生物育种学》、《仪器分析》、《病原微生物学》、《高级病毒学》等课程的教学。连续开展了三期“览暨南创新魂,筑少年强国梦”暨大附中高校研学活动,深受师生喜爱。
研究院师生积极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。开展了病毒流行病学研究、诊断试剂研发、新冠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、新冠病毒新药及疫苗研发等科技攻关;发表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学术论文16篇;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,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。研发新冠病毒诊断试剂5种;团队成员研发的消杀剂产品,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积极。获地方政府授予“抗疫有功单位”、“科技标兵”等荣誉称号;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。
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在校党委、校行政的领导下,将一如既往,紧扣国家战略目标、国际科技前沿,围绕国民经济发展、人民健康需求,以人类重要病毒为研究对象,开展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研究,发展病毒病的诊断、预防、治疗和控制的新技术与产品。研究院以发展病毒学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、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为目标,产出有显示度的高水平科研成果,创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,旨在为我国病毒学研究及病毒病防治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
2022年5月更新